姜锋:建议加强国际知识信息集成供给,助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20浏览次数:21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看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有感而发,“2024年上海经济实现了5%的增长,来之不易,这是在国际环境空前复杂严峻、经贸压力前所未有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上海经济外向度高,与全球经济深度链接,也因此受外部影响相应大,能够取得5%增长,说明上海经济具有很强的应对国际压力的韧性。

  但他同时指出,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正从趋势转变成长期状态,并且在加速复杂演变。这意味着,保持上海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外部影响是需要加大关注的重要变量。知己知彼变得越来越迫切。基于制度优势,我们对自己的情况比较有把握,而对外部环境如何,尤其是怎么看、怎么办,如何有效应对,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压力还很大,急需加强国际知识和信息的供给,做到知彼

  姜锋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各领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把散落在各方面的涉外知识信息集成优化,形成体系,为上海企业、机构和个人走出去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服务,开拓更广的全球发展空间,壮大和强化共建共享互利的国际经贸网络,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化解保护主义、结盟排他主义的逆全球化压力。另一方面,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具有全球意义的知识信息与各国共享,让世界了解上海的发展变化以及投资、创业、生活机会,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机构和个人来沪投资、创业、观光、生活,参与和分享上海的发展,展现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全球意义。

  他表示,上海历来是全球知识的集散和创造中心,只是这些已有知识的集成度不高,散落在各学术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有些各自为政状态,不能充分共享、形成合力,难以满足高水平开放的需求。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越演越烈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刻到来了,全球知识供给具有战略和实践意义。

  对此,姜锋建议,建立本市涉外知识信息供给体系。一方面把分散在各方面的、对上海高水平开放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区域和城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治理和社会文化知识信息集成起来,为上海各方面走出去提供系统的知识信息服务和指导。为此,需要市级层面集中协调,集中力量。当前地缘政治竞争的格局下,各国都在集中精力办大事,在快速调整政府治理结构和功能,系统加强国际知识信息的生产、集成和供给是国际发展战略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把上海改革开放积累的知识信息集成起来,有针对性地向目标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目标企业、机构、群体提供,提升上海的国际吸引力,尤其是创业成功度和生活幸福度。

(来源: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