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刘琪研究员,以“‘建制’与‘安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个维度”为题举行线上学术讲座。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毛大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俊生,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陆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冉小毅,中心首席顾问、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出席会议。来自中心部分院外特聘研究员、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民族一处干部、徐汇区政协爱国联谊委部分委员、徐汇区民族联干部、学院科研处、教研部部分干部教师等20余人参加了研讨。
讲座由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蒋连华教授主持。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冉小毅同志致辞,她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月7号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论断,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样更好发挥作用,怎样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推进大团结大联合等都是学院教学科研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刘琪研究员的主题报告从民族概念的背景知识入手、通过对云南边政治理案例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边政学的研究,阐释了边政学研究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现代政治秩序中的民族国家建设视角,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用“建制”与“安民”,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个维度。
在专家与谈环节,华东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民族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特聘研究员高向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心特聘研究员安俭教授,分别对刘琪研究员的报告作了充分肯定,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分享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心得。
最后,中心主任蒋连华教授也分享了学习体会,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例如,多民族国家建设及其话语表达问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丰富内涵如何理解和把握,如何理解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跨越地理范畴的“边疆”认知及其管理问题、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如何从文化建设入手的问题以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等。
相关链接: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举行线上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