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先后开幕。会议期间,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多种形式踊跃收看大会直播,反响热烈。
郝诗楠 民盟上外委员会青委会主委、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突围”发展画卷。报告继续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上,在各方面提出效能导向的政策激励,以求实现“高基数基础上的中高速增长”。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也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也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更加有为、更加善为的政府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这种“有为、善为”政府的蓝图。一方面,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更加积极、精准的扩大支出,提高各类财政、货币政策的执行效能;另一方面,报告继续突出对政府部门本身开支削减的要求,指出对于铺张浪费要严惩严处。当然,一个“有为、善为”的政府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干预甚至是“包办”,相反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尊重规律和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
因此,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一个“有为、善为”的政府一定能为中国把握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激发市场、社会活力的基础上,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张瑾 松江区政协委员、民建上外支部主委、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
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的“两会”如期而至,这是我们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是学习理解国之大者的重大时点。今天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到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数据,中国经济真是一个优等生的表现。GDP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达80976元,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余额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正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经历疫情和百年变局的中国站得稳稳的,值得骄傲。
作为外国语大学的教师,我非常关注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方针,取得的成果、面临的风险。总理报告中提到,今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和不确定。但是,我国在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将主动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世界经济,实现共赢和多赢。报告提到了许多具体措施,如运用新业态、新模式,外贸信贷,通关便利,国际物流体系等多措并举稳定外贸;运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相信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但我也注意到总理报告在投资前加上了“有序”的限定词,海外投资方面特别关注了“风险”。不过,中国经济极具韧性,中国的发展从来都在挑战中前行的,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经济稳字当头,文中求进,行稳致远。
听完总理报告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包含了自豪和信心。今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不仅要关注“两会”,更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和践行中。思想上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自觉履行应尽义务,与青年学生一起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筑梦人”。
何敏 九三学社上外委员会委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
对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充满信心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1年工作,介绍了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其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早在1月9日,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就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人就《实施方案》有关内容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也强调要加强网络语言监管与引导,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这让我一个国际中文教师倍感鼓舞。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渐壮大,学习中文的外国友人也与日俱增,他们是向世界传递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生力军。受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汉语学习者都是通过网络来学习,抖音等短视频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掌握汉语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网络上的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许多短视频语言使用不规范,甚至粗俗,人物行为猥琐。这对于还不具备语言鉴别能力和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汉语学习者造成了恶劣影响,以为这样的低俗文化就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化。
此外,网络上对时政的评论也有失偏颇,例如最近中国网友在网络上对战争敏感问题随意乱发议论或进行不恰当的调侃,而这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只图博取关注及流量的的低俗言论(如我们愿意接受乌克兰的美女来中国等)并不能代表中国立场,却被人翻译成乌克兰语发在网络上,导致不明真相的乌克兰人敌视中国。因此,如果不加强网络监管,将会大大损害我国国家形象。令人欣慰的是这次两会提出要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加强网络语言监管与引导,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从而为向世界展示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网络语言环境的健康、文明,将大大助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知华、友华的汉语学习者,他们将帮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美好的中国。
李路 无党派人士、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副教授
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大国外交开放包容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召开之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次贷危机、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肆虐以及近期的俄乌冲突等动荡的国际局势与经济形势,我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科技的进取突破、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绿色金融战略推进。我国一直坚持聚焦实体产业,锚定发展根基,在疫情的挑战下展现了强韧性、足潜力的经济实力,具有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但与此同时,国际经济下行、通胀压力也给我国带来过内外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的交织影响,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有效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抓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重要领域项目的开展,以实体为本,保持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态势。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要聚焦重要发展领域。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也是继续实现“双碳”目标变革的重要一年,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将是中国经济不同于其他国家蓬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入融合,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两山理念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我们应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之路。
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外部环境挑战升级。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民生与社会动荡问题交织,气候问题挑战加剧。然而老派利益集团发动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仍肆虐横行。近期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在英美欧等国家的干预下,俄乌冲突朝着“热战”演变的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新冷战”下国际局势的错综复杂与国际政治的水火不容,而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处世理念,为全球维和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面对外部局势动荡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以个体滴水之力汇聚成江海,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维护我国的主权与利益完整,推动全球化朝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安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未来发展都充满希望,欣欣向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