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海归青年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10-24浏览次数:780

10月18日-22日,在上海团校为期5天的学习转瞬即逝,虽然此次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但却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奋斗历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及浦东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作用。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有幸结识了27位来自不同高校、医院系统的优秀朋辈。

  此次培训全程贯彻了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理念。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课堂外生生充分交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张小帅老师为学员带来了深刻的第一课,课程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不仅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奋斗历程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且深入领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其中,学习张富清老战士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鼓舞,老英雄真正诠释了“决死关头不畏惧,和平年代不迷失,困难当前能坚守”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海归青年,我不应忘记今天的安宁源于多少祖国英雄披肝沥胆、九死一生,应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下午,张家禾老师带领学员漫步于多伦路街区,探寻了先辈故里,追寻了红色记忆。位于黄渡路107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让我感触最深,很难想象如今安静祥和的街道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李白烈士27岁奉命前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为上海与延安之间构建了一座无形而坚固的“空中桥梁”。为了防止被敌人探测到信号,李白把100多瓦的电台改装为10多瓦。这种在基础工作中精益求精的品质让我深受震撼,作为一名高校招标工作从业人员,我应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坚持学习领悟政策法规,提高采购效益,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接下来3天的学习,分别考察了古北市民中心、宝兴里居委、浦东开放开发陈列馆以及张江科学城。虹桥街道的基层全过程民主,黄浦区宝兴里的旧城改造分别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城市的发展不以人民的利益作为牺牲,让人民真正做到安居乐业。依稀记得1995年春节我第一次来上海,那一年外公去世了。身为上海人的外婆带着全家重回故里,我们一家老小在外滩边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合影的背景是对岸的浦东,只见东方明珠孤独地耸立着。千禧之年,我再次造访上海,对岸的摩天大楼初见雏形,充分展现了“浦东速度”,东方明珠不再孤单。今日的浦东已入而立之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万家灯火璀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已成为过去式。留美十年的博士表哥如今也在浦东张江安家乐业,学习生物医药的他找到了现阶段最好的归宿,张江“药谷”已有生物医药研发企业695家,新药研发占全国三分之一。浦东的发展和表哥的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产业的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引进不单单靠物质吸引,更应靠提供人才施展才干的平台。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邓小平同志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英明决策。

  培训的最后一天,教卫委统战处傅欣处长广泛地听取了学员意见,解答了学员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并对学员提出了提高站位,深入基层的要求。上海大学汪小帆副校长用平实的语言与学员分享了个人的学术经历与工作体会。之后,5天的培训在学员自编自导的合唱中落下帷幕,正如歌声所唱:“海归青年,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通过此次培训已融入到每一位学员的血液中。我也将不忘先辈,学习朋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由衷地感谢我校统战部部长刘老师提供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上海团校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全面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践行于本职工作。

致公党上外支部委员会 李亚梦

 2021年10月24日